深圳是全国创业密度最高的城市,也是企业集聚、集群、集约最鲜明的城市。如今,深圳不仅涌现出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金蝶等多家优秀龙头民营企业,还有众多盘踞在第二梯队的民营中小企业,他们都是各自细分行业领域的佼佼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截至2022年底,深圳民营企业237.9万家,占全市企业总量的97%,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5.9%,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深圳外贸进出口的62.1%,贡献税收占比约70%。
一直以来,深圳各区始终围绕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先后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支持政策,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推动企业升级转型,持续做好服务企业的“娘家人”。
福田: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
过去五年,福田区的商事主体数量从25万家增至55万家,创业密度全国第一;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数量,从每年28家增至1130家,总量居深圳市第一。
围绕深圳市“五个中心”“20+8”产业集群等战略部署,今年福田区产业政策充分服务战略落地,以识别度更高的政策条款展示对战略必争项目的决心与信心。如对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给予一般不超过1亿元支持。为吸引全球高端品牌集聚,对国际顶级消费品牌开设全品类旗舰店的,给予一般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鼓励推动“工业上楼”,支持智能制造无人工厂项目,给予一般不超过6000万元支持。对特大、关键、紧缺的战略必争项目,还可以按“一企一策”方式给予支持。
罗湖:出台全市首个直播经济扶持政策
为深入贯彻落实“助企行”、《关于靠前服务深化助企服务工作通知》工作部署,罗湖区发布《罗湖区深入落实靠前服务深化助企服务2023年工作计划》,提出包括增加全年授信总额度、推动产业扶持“免申即享”、拓宽企业引才用才渠道、出台一批空间政策、推动产业供应链畅通等52条具体举措。
5月,罗湖区出台全市首个直播经济扶持政策《深圳市罗湖区大力发展直播电商经济若干措施》,分别从企业集聚、人才集聚和直播生态三个方面10条措施助力罗湖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在加快建设直播电商产业集群方面,罗湖将打造更多像水贝万山珠宝产业园这样的特色直播电商产业基地,对符合条件的基地进行认定和挂牌,并最高给予500万元的扶持。
盐田:企业成功上市给予最高350万元奖励
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去年3月,盐田发布《盐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下称《扶持办法》)。《扶持办法》里提到要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新落户盐田区的金融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地方贡献奖励、最高5000千万元办公用房购置奖励,对于成功上市企业给予最高350万元奖励;并对科技金融、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特色金融、产业投资基金方面提供资助。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6月,盐田区出台《关于规范涉企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以十大“硬核”举措直击企业关心关注关切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涉企服务质量和水平,让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助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山: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与重点支持
2022年11月,南山区在全市首个区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项扶持措施》,从“服务奖励、创新能力、转型升级、市场推广、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空间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21条实实在在的具体举措,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南山区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提出技术改造倍增计划,对工业企业实施的技术改造给予最高30%、每年上限2000万元的资助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通过采购辖区重点供应商的云服务或工业互联网服务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给予最高30%、每年最高100万元的资助。
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南山区对属于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且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从区内其他规上工业企业采购原材料的,按采购金额或按采购金额增量的1%给予资助,每家企业每年资助额最高1000万元。
宝安: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宝安是深圳的制造大区、产业大区。今年第一季度,宝安新登记商事主体2.25万户,同比增长28.51%。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3月20日,深圳市宝安区印发了《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分五大章56条举措,从企业关心的土地、空间、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入手,分类施策,投入真金白银,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行精准扶持,促进宝安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创新企业梯队培育模式。其中,对认定为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单项冠军”产品、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的,分档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入驻率达到70%以上的高端楼宇,按照楼宇综合运营效果、入驻企业综合效能,给予运营主体达标奖励;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奖励基金投资区内非上市企业,千方百计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龙岗: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最高奖400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重要部署,龙岗区委、区政府出台了《龙岗区企业服务行动方案(2022—2025)》,明确实施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火种计划”,在创新、空间、人才等领域,全方位构建科学高效的企业服务体系,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水平、见实效。
同时配套出台的《深圳市龙岗区企业培育专项扶持细则》,对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分别按照20万元、50万元、200万元给予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国家单项冠军产品、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激励企业评定专精特新资质。
为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龙岗区对申请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奖励项目的专精特新企业,在原有奖励金额的基础上加码翻倍奖励,最高给予400万元奖励。另外,为保障专精特新企业空间需求,龙岗对申请重点产业用地项目遴选的专精特新企业放宽了申请条件,把申报门槛下调了50%。
龙华:“三板斧”政策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总量增长
2022年,龙华区内专精特新“小巨人”总量增长2.5倍,增幅居全市第一。同时,以767家专精特新企业,紧追第一梯队的宝安和南山。
这离不开龙华区在政策上的“三板斧”。龙华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做好申报辅导服务,组建专精特新辅导申报群,提供全流程“一对一”服务,当好申报认定“服务员”,提升申报评审通过率;二是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对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给予市资助金额的1:1配套奖励,最高50万元;三是高度重视风投创投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区里每年投入超30亿元的产业资金扶持,还与知名创投机构开展合作,并引进一系列基金。
作为助企纾困、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的有力举措,去年6月,深圳“万名干部助企行”启动。龙华区因地制宜实施“十个100”惠企措施,开展百场“双招双引”惠企政策宣讲会、百场书记茶话会、搭建宣传惠企政策和解决企业难题的平台;实施“两新书记直通车”百优培养计划、“百员进百园”行动、百场人才研修活动,在高质量发展一线培养培育干部人才;开展百企“联帮带”活动、“创新无限创业无忧”百项目遴选计划,已向80多家重点企业征集项目。
坪山:精准修定制造业产业扶持政策
为了鼓励区内企业开展合作协作,坪山区根据区内产业发展状况,精准修定制造业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坪山区经济发展专项政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坪山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措施》《坪山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资金支持措施》,修订《深圳市坪山区关于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之间及产业链合作。同时,梳理区内各细分领域产业链,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企业按产业链及规模等因素精确分级分类,精准对接,提高市场拓展效率和效果。接下来,坪山区工信局还将组织“我为企业讲政策”活动,推动产业政策进街道、进园区、进企业,以及制作政策宣传短视频等形式,将政策详情精准送达企业。
光明:科技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光明区大力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系列活动,搭建产品展示和上下游精准对接平台,先后开展了生命健康、高端医疗器械、精密制造、数字化赋能等专题供需对接会8场,汇聚联想、迈瑞等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科研院所100余家,成功促成多家龙头企业与辖区中小企业达成采购合作,意向成交金额超20亿元。
通过出台《光明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光明区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联合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积极承接国家、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产业化过程中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光明区建立“揭榜挂帅”研发模式,按照“企业出题、揭榜挂帅、就地转化、政府奖补”原则,帮助企业突破短板产品和工程技术难题。积极打造合成生物、脑科学、新材料领域产业创新中心,打造垂直融通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实现“帮小企业做成,助大企业做强”。
近日,光明区制定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其中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现有生产设施、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提升,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单家企业年度最高奖励4000万元。叠加前期光明区陆续出台的“8+5”产业政策和“1151”产业空间政策,已形成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政策体系,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金融方面,目前光明正通过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鼓励辖区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贷、科技贷等金融产品,发布44家金融机构的65个科技金融产品,协助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同时,筹划总规模100亿元的光明科学城母基金,落地总规模30亿元的光明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15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与国开行深圳分行推出总规模100亿元的光明科学城科技金融专项,为光明科学城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大鹏:新引进平台企业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5月22日,《深圳市大鹏新区关于促进特色平台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施行,有效期2年,将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新区特色平台经济集聚集群发展,招引培育优势特色平台企业。
特色平台企业,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平台产业生态,为双边或多边用户提供交易和服务,具备开放、共享、集聚资源等特征的企业。此次出台的支持措施包括,完善平台经济产业圈、生态圈。对年度纳统数据2亿元以上的新引进的平台企业,给予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另外,为了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大鹏新区积极推进“金融助企行”活动,拿出真招、实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今年1至5月,大鹏新区贷款余额首次突破550亿元,增速高达86.7%,为全区经济全面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汕:对首次纳统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去年8月,深汕特别合作区印发《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支持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商贸服务业升规纳统,对首次纳入合作区统计数据库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首次纳入合作区统计数据库的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据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深汕批发业、零售业销售额增速全市第一,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全市第一。辖区消费市场恢复强劲,商贸领域稳中提速。
目前,深汕有多条稳增长政策正在向企业敞开申报大门,包括《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助力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支持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南方+记者 崔璨 徐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以上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