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惠东农商银行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群众、深入客户、深入一线,围绕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等主题,推出了多项有效措施为企业纾困,解民生难题。
据统计,惠东农商银行2021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6.99亿元,增幅达20.34%。涉农贷款余额78.48亿元,比年初增加11.07亿元,增速达16.42%。惠东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该行通过优化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打通基层服务等措施,有效拓展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事业。
惠东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办理金融业务。
破解融资难题
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本
一直以来,惠东农商银行扎根惠东,把服务群众和企业当作工作重心。2021年,该行聚焦普惠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瞄准“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持续优化信贷产品和服务,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本。
惠东县梁化镇是梅菜主产区,每年出口的梅菜芯达600吨以上,是惠东县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广东谭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谭喜农业”)是当地主要从事梅菜种植、加工及销售的企业。2021年初,因梅菜市场行情景气,谭喜农业想扩大收购梁化镇周边菜农的生菜进行加工,需要大笔资金垫资收购,却苦于缺少资金无法实现。
随后,惠东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陈荣康在“户户通”网格服务走访中了解到该公司的困难,为其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并开通绿色通道,仅用几天时间便完成了130万元的授信,为该公司带来了一场“及时雨”。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谭喜农业去年的收购规模较前年增加了200吨,梅菜销售额同比增长15%,净利润同比增长13万元,增幅达11%。在谭喜农业的带动下,当地约有200户菜农实现了增收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梁化镇梅菜种植规模扩大了150亩,预计2022年春节生菜收购量将增加约300吨,梅菜产出将增加150吨左右,销售额可增长8%左右,这将进一步激发当地农村发展的产业动力。
惠东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像谭喜农业这样的小微企业正是该行要着重服务的客户。去年以来,该行为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通过强化网点绩效考核机制、加强银企对接、大力减费让利等措施,为广大企业注入了金融活水。
比如,该行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净增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更多资金流向普惠型小微企业。同时建立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扩大普惠小微贷款不良容忍度,推动形成“敢贷、愿贷”的良好工作机制。
去年,惠东农商银行开展了“户户通”网格化走访,对辖区内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开展全面对接,实现普惠金融业务规模及占比持续提升。同时大力推广“悦农小微贷”纯信用贷款产品,累计发放“悦农小微贷”651万元。惠东农商银行还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给予特定利率优惠,减免贷款有关费用,多渠道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去年累计为客户节省超过4300万元贷款利息。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该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6.99亿元,增速20.34%;普惠小微客户数比年初增加406户,小微企业融资覆盖面和可得性持续提升。惠东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行将继续聚焦养殖农企缺少抵押物难题,以信贷支持“三农”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含绿量”和“含金量”双提升。
服务乡村振兴
涉农贷款余额达78.48亿元
聚焦“三农”、服务乡村振兴是惠东农商银行的底色。近年来,该行通过优化“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产品超市”等措施,夯实惠东乡村振兴的基础。
近日,惠东县梁化镇开办蛋鸡养殖场的谢玉辉找到惠东农商银行寻求帮助。原来,他的养殖场与其他人合股后,打算升级成新型养殖场,打造“一条龙”链条式经营。由于前期投入近百万元资金,导致近期增加一条生产线时出现约30万元的资金缺口。苦于缺少实物抵押,这才找上门来。
随后,惠东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前往养殖场开展贷款调查,经调查评估、审查审批,畅通放贷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向其发放了30万元的信用贷款“阳光快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惠东农商银行推出的‘阳光快贷’果然快,没想到信用也可以用来贷款。”谢玉辉喜笑颜开地说。拿到这笔资金后,他得以继续改造养殖场,鸡蛋人工采集也升级为机械化采集,蛋鸡养殖数量由原来的2万只提高至4万只,日产蛋量由原来的1.5万个提升至3.8万个。
和谢玉辉的养殖场一样,惠州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也得到了惠东农商银行的贷款支持。该公司是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其产业全面覆盖原种猪繁育、食品深加工等领域。2021年上半年,受生猪价格周期下降的影响,生猪销售价格下降,该公司流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惠东农商银行立即组织人员上门对接,按照特急特办的原则为其制定授信方案,随后发放了1000万元信用贷款,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也间接保障了万余户农户的经济效益。
惠东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该行将涉农、小微、绿色信贷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施乡村振兴信贷资源优先安排、乡村振兴贷款优先发放、乡村振兴相关金融服务优先满足的机制,真正把支持乡村振兴与信贷结构调整、回归本源主业结合起来。
为促进农村产业兴旺,该行围绕茶叶、生猪、生蚝等特色产业集群及优势产业,推出“茶园贷”“真猪贷”“蚝宝贷”等多个涉农信贷产品,并采用牵头行负责制的推广机制,守护百姓“茶罐子”“肉盘子”和“菜篮子”。2021年,惠东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78.48亿元,较年初增加11.07亿元,增速达16.42%。
与此同时,该行还紧抓乡村振兴的队伍建设。比如,去年该行组织客户经理培训16次,并向惠东县254个行政村派驻“金融特派员”96人,负责党建共建、乡村政务服务、农村金融户户通工程、信用村创建升级、农业产业发展、普及金融知识和便民服务等业务,织密“三农”营销服务网络,构建全方位“三农”服务格局。
办好民生实事
打造“适老”服务金融知识送到家
在做大做强业务的同时,惠东农商银行还聚焦老年群体金融服务、乡村金融“最后一公里”等难点问题,想方设法办好民生实事。
该行意识到,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打造“适老”金融服务显得非常迫切,也是银行机构应尽的社会责任。为此,该行去年开展了网点“硬转型”,提升网点适老服务水平。比如,增设老年人专属座位和无障碍通道,配备老花眼镜、免费提供饮用水等,为“银发”一族提供专属服务。布设56个智慧柜台,免除老年人排队、填单的烦恼。同时,该行加强了线上渠道建设,拓宽适老服务路径。比如,上线移动营销PAD业务,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推出“关爱版”手机银行,页面设置简洁清晰、用大字体显示,操作流程简单便捷,助老年客户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如何打通乡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关系到普惠金融的覆盖面,也关系到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撑。为此,惠东农商银行去年推行“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并在惠东245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功能涵盖了居民日常所需基础政务服务和金融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办事创业。
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要依靠产业、人才和知识的带动。去年以来,惠东农商银行开展了多场金融知识送下乡活动,并通过“线上引导+线下指导”模式,将金融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通过这些活动,该行进一步在乡村地区普及了金融知识,提升了村民的金融素养,优化了农村信用生态环境。同时,该行充分发挥乡镇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式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为守护好“钱袋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惠东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坚守服务“三农”定位,继续扎根惠东,深耕区域市场,大力推广普惠金融业务,助力小微企业融资,为惠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撰文】刘光明宝 曾柳兰
【作者】 刘光明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以上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