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尽管面临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惠州经济得益于自身的基础和韧劲,以及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支持,正在进入明显的复苏阶段。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分行的统计,上半年惠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4%,是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唯一正增长的。截至7月末,惠州市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加346.35亿元,增长30.45%;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加115.70亿元,增长38.77%。大量金融“活水”正在不断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为惠州的经济复苏注入能量。
7月进出口转降为增
近日,一批装有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品的3000多个包裹随传送带进入海关查验辅助系统,这是惠州市惠阳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首批跨境电商直购出口模式货物。这批货物将经深圳皇岗口岸运往香港,再运往国外,标志着惠州跨境电商直购出口业务正式开通。
“以往我们都是跑到东莞、深圳办理跨境电商业务,惠阳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开通后,我们可以就近办理了,非常方便”,惠州市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建军说,今年受疫情影响,许多航线减少班次甚至停运,导致物流费用大幅上涨。但产品走跨境电商渠道,相对传统外贸来说中间环节缩短,交易成本更低。
这项业务的开通为外贸企业打通了深圳关区东部物流配送渠道,使惠州的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就近实现本地通关卖往全球。
除了通关的便利,金融机构对外贸企业的支持也在加大。在“惠州市2020年政银企项目融资对接(外贸专场)暨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宣讲活动”中,有关银行向20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授信,授信总金额达46.7亿元。据统计,截至6月末,惠州市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50.2%,惠州市金融机构对外贸企业授信额达390.78亿元。
在金融“活水”的加持下,今年7月份,惠州进出口值创近15个月以来单月最高,达到234.3亿元,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26%。当月,惠州市进出口扭转了下降的趋势,开始转为增长。其中,出口162.7亿元,增长4%;进口71.6亿元,增长2.5%。
惠州海关有关负责人介绍,总体上,7月惠州的外贸呈现良好态势,加工贸易转降为增,一般贸易增幅继续扩大,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还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疫情期间的“宅经济”也带热了电子消费,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惠州,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持续增长。同时,惠州民营企业连续28个月来保持着增长态势。以7月份为例,民营企业进出口54.8亿元,增长24.9%。
政银企多方对接融资
获得金融支持的不只是外贸企业,在近日惠州举办的多场融资对接会上,大量民企和中小微企业都获得授信或贷款。
在近期仲恺高新区的一场科技金融合作对接会中,金融机构为仲恺高新区40家企业授信310亿元。其中,24家科技型企业获授信173亿,其他16家主要为政府下属平台、城市更新和房地产企业。TCL科技&TCL实业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获得中行、农行、工行和建行授信115亿元,成为此次授信额度最大的项目。
在2020年“党企携手克时艰、党建引领促发展”金融暖企融资对接会上,一批金融机构向10家企业授信,总额达到54.5亿元。其中,仅欣旺达惠州新能源有限公司就获得近13亿元授信。另外,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现场签约获得1.97亿元贷款。
惠州市维尔康王漆化工有限公司账务总监张安明介绍,公司主业是研发生产油漆和日用化工等方面的产品,由于主要做内单,受疫情的冲击较小。去年的营收是约1200万元,今年六七月份就已经达到了去年的营收,“可能是宏观政策刺激了内需,导致产生了这样的效益”。
他说,公司扩大生产需要融资,现在银行的身段也放低了,不仅主动提供服务,而且降低了融资门槛,因此公司在这次对接会上签约获得了数百万元的贷款。当然,贷款的过程比较顺利,一方面得益于政府、银行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和企业的效益较好分不开。
可见,无论是像TCL科技、欣旺达这样的科技龙头企业,还是维尔康王漆化工这样的中小微企业,只要达到一定的条件,都能较顺利地获得一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惠州市金融界人士表示,为了扶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帮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银行会适当降低一些融资门槛。但为了控制金融风险,对融资门槛要把好关,这要求企业在充分利用好政策的同时,尽量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惠州市副市长李俊玲介绍,今年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总要求,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从金融、税务、社保、就业等领域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截至7月末,惠州市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加346.35亿元,增长30.45%;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加115.70亿元,增长38.77%。
她表示,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城市之一,发展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希望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金融政策的精准性和直达性,稳住市场主体信心。
前7月惠州贷款增加887亿元
在国家、省、市各项金融支持政策加持下,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
近期,惠东县稔山镇某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陈先生为农机采购缺乏资金而发愁。随后,他通过惠州工商银行普惠金融 “e抵快贷”产品,只用了3个工作日就获得了数十万元优惠利率贷款,并用这笔贷款迅速购买了一批农用机械设备。
“e抵快贷”产品可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类似的普惠金融产品,惠州的金融机构今年以来推出了不少,解决了一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难题。比如,中国银行惠州分行在保普惠金融客户专项行动中了解到,惠州某制造业企业有增额及变更授信品种的需求,第一时间为其定做了授信方案,并快速新增发放贷款500万元,及时缓解了企业的还款压力。通过此次行动,该行访谈了420家普惠金融客户,为其中62家企业新增授信金额1.85亿元。
不仅是普惠金融客户,一些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也得到了金融的支援。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有关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今年截止到7月,该行新增164亿元贷款,用于支持企业防疫抗疫、保障民生和复工复产,以及相关重大项目的建设。接下来将继续落实有关政策,全力帮助企业稳生产。
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公布了今年以来惠州市主要金融数据。1-7月,惠州市贷款比年初增加约887亿元,其中实体行业贷款增长明显加快。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惠州中支聚焦政策落实的“精准度”和“直达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引导货币流动性直达实体经济,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复工复产。
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各领域来看,实体行业贷款增长普遍加快,民营小微企业贷款“量增、质优、价降”,专项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7月末,惠州市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同比增加346.35亿元,增长30.45%;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加115.70亿元,增长38.77%。该负责人认为,今年以来,惠州金融加强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复苏和稳步发展。
【记者】刘光明宝
【摄影】梁维春
【作者】 刘光明宝;梁维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以上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