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召开的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9月末,辖内制造业贷款余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29.08%。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8425.35亿元,同比增长40.17%,占比60.24%,同比提升4.77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深圳银行保险机构聚焦广东省制造业当家和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发展战略,积极提升金融服务制造业质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加强政策协同,打好金融助企“组合拳”。金融管理部门联合深圳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深圳制造强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推动资金支持增量扩面、健全金融服务机制、完善产品供给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措施。协同市发改委,组织制造业中长期项目申报。辖内银行机构加大对入库项目的融资服务,累计提供资金支持32.81亿元。深入实施“深惠万企 圳在行动”工程,走进产业园区、行业协会、重点商圈,集中宣讲惠企政策和金融服务,精准把脉企业需求。创新开展“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梳理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等重点制造业企业名单。各银行保险机构主动走访对接企业,截至9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185.29亿元。
聚焦重点领域,跑出金融支持“加速度”。辖内银行机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着力推动增量、提质、降价。前三季度深圳新增制造业贷款2930.71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增速为各项贷款增速的3.31倍。前三季度新发放制造业贷款融资成本低于企业贷款平均融资成本。关键领域金融支持持续强化。截至9月末,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8846.22亿元,比年初增长32.41%。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54.64亿元,比年初增长23.75%。知识产权融资余额105.36亿元,比年初增长51.2%。产业空间建设扶持力度加大。聚焦制造业发展空间不足这一突出问题,积极支持深圳“工业上楼”战略,完善专项金融服务,充分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重点产业供应链金融质效提升。依托制造业产业链核心企业,通过开发定制化系统、简化操作流程等方式,将核心企业信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支持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1125.31亿元。
提升供给质量,建好金融服务“直通桥”。专项组织架构日益健全。辖内机构不断加强跨条线、跨部门协同,强化行业研究、渠道建设、产品创新、科技运用等资源保障。多家银行搭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工作专班,通过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特色化产品,健全全周期综合服务体系。部分银行结合深圳产业布局,通过打造制造业特色支行,匹配企业个性化需求。专项服务机制持续优化。银行机构结合制造业行业特点,持续调整优化客户准入及授信管理要求,扩展风险评估维度,增加人才团队、政府补贴、企业订单等定贷模式,提升融资可得性。通过设立绿色通道、推广无还本续贷等方式,减少中间流程,提升办理效率。专项产品体系不断完善。银行机构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推出“专精特新贷”“设备更新改造贷”“园区开发建设贷”等50余个专项产品。保险机构稳步推进知识产权保险、网络安全保险、雇主责任险等业务,为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风险保障。针对小微企业研发费用保障需求,推出专属科技保险产品“科研保”,积极探索承保流程标准化和线上化,解决小微科技型企业投保难题。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将和银行保险机构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深圳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协同市发改委、工信局等部门,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推动利息补贴、风险补偿等金融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聚焦重点、倾斜资源、优化服务,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投放,提高保险保障作用。深化“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聚焦深圳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扩大金融产品覆盖面,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可得性和便利性,为深圳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金融力量。
采写:南都·湾财社智库研究员 苏梦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以上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