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这几年不少行业跨界玩起了金融业务。而在运营商行业里,通信+金融服务、通信+信用贷等新兴业务也开始出现。
那么,在运营商行业里的中国电信是如何玩转信用贷业务呢?这似乎是个值得聊一聊的故事。
“玩”出专业公司
据了解,电信为提升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核心能力,专门成立了金融业务公司。
早在2011年电信就成立了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翼支付、橙分期、甜橙保险、甜橙信用、甜橙保理等多个板块。而其后在2014年又成立了一家金融业务公司——天翼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则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融资租赁企业,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融资租赁服务。
而依托于这些能从事金融业务的公司,电信也有了多种信用贷业务产品。例如,现在已有不少知名度的橙分期、甜橙信用等信用贷业务就是电信推出的主要金融产品之一。
除了成立自家的相关公司之外,电信还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与这些机构合作,带来更多的贷款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选择。例如,电信就与一些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出过个性化、定制化的信用贷产品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玩”出多赢的产品
当然,与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诸多入局互联网金融的企业不同,从通信行业跨界而来的电信则在信用贷业务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与玩法。
例如,中国电信利用自身品牌和渠道优势,推出了“天翼贷”产品,为用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用户只需在手机上申请,即可快速获得贷款,并可以通过分期还款等方式减轻还款压力。而用户在购买电信的通信套餐、宽带以及在电信营业厅购买手机时还可以用上橙分期、甜橙信用等信用贷业务产品来购买。
不得不说,通过这类信用贷业务,电信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降低了使用通信服务及购买手机的门槛,帮助降低用户了一些经济负担。
不过真要说起来,电信这种依托于自身行业特点而推出信用贷业务其实也可以看做是过去存话费送手机、充话费送福利业务的“创新升级版”。
过去,运营商们可都有存话费送手机、充话费送福利的业务。而这类业务里往往会给用户们提供各种补贴福利。或许也就是靠着补贴福利,的确也吸引了不少用户。
但后来运营商之间的竞相补贴竞争的加剧,以及监管的逐步收紧,这类针对手机、宽带、泛终端等开展直接补贴的事也就玩不下去了。
可不少用户们还是希望获得更低的价格及更多的福利。这一下,电信也就陷入了“没补贴客户不喜欢,有补贴自己又不能玩”的两难境地。
也或许是为了解决这种尴尬,依托于互联网金融及信用贷模式的“金融+终端+套餐”的新玩法也就应运而生。
对用户而言,通过电信提供的信用贷业务只需在授信通过后办理相应话费套餐即可获得购机优惠。这样可以用更为经济实惠的价格享受通信服务及终端、泛终端产品。
而对电信来说,这种信用贷业务的灵活支付形式既有利于吸引并留住长期在网的高价值客户,同时还能撬动更多的增值业务带来增量利润;此外,还能拉动终端产品的销量,与合作伙伴共享收益。
这样多赢的玩法,其实也不失为一次创新探索。
“玩”出自己的特色
而对于电信这样的从事通信行业,天生就是与数据打交道的企业来说,即便是跨界入局了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
据说,在信用贷业务领域电信利用自身的大数据优势,构建了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通过对用户的通话、短信、上网等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用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信用额度。
此外,有业内消息电信正在构建智能化风控平台,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的能力。通过智能化风控平台,可以更快速、更准确地评估用户信用,并降低风险。
从这个角度来看,电信在信用贷业务领域也的确是着自己的特色。
只不过,或许因为电信并不是“专业”的信用贷业务玩家,其骨子也还有用信用贷业务帮助带动自己主业发展的思路,让电信的信用贷业务在发展过程中时不时被爆出用户吐槽“套路贷”、“网贷坑”的纠葛与质疑。也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因素,最近电信已经紧急下线了信用贷业务。
不管怎么说,从电信推出信用贷业务的初衷来看,这类灵活支付业务其实是能方便用户的。
那么,电信后续会如何解决信用贷业务中所暴露的种种问题,又会不会再度“重启”信用贷业务呢?这就值得一看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以上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