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街道是东莞市区四个街道(万江、莞城、东街和南街)之一,旧称莞城镇,俗称“莞城区”,是1300年东莞县城所在地,是东莞千年文脉所在,也是岭南文化重要发源地。莞城人文荟萃、名人辈出,诞生了以陈琏、罗亨信、陈建、陈伯陶为代表的历史名人,也养育了以邓尔雅、容庚、黄般若、邓白等为代表的当代名人,可园、却金亭碑、容庚故居、迎恩门等文物遗存资源丰富,熠熠生辉。
莞城街道自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以来已有1260多年历史,古称“涌”,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始称“东莞城”,清代时莞城属捕厅管辖,县城范围扩大到城外“十二坊”。解放初期成立莞城市,随即撤销莞城市,成立莞城镇,1985年东莞撤县设市(县级),莞城成为东莞市中心区,1987年改设莞城街道办事处,分设城内、城外2个区。1988年东莞升格为地级市后,以莞城为市中心区。2002年改为莞城街道,下辖8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莞城街道高第街1号。
莞城辖区土地面积11.2平方公里,是东莞管辖面积最小的镇街,莞城人口不多,2022年常住人口17.4万,居东莞各镇第24位。但作为传统的东莞中心城区,莞城资源丰富,在教育资源方面,是广东教育强镇,东莞首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拥有百年历史的首批省一级学校-东莞中学、莞城中心小学,另外还有市直属高等学校2所、市直属初中2所、市直属中职2所、市直属特殊学校1所,公办小学10所,幼儿园(含市直属幼儿园)26所,“学在莞城”教育品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医疗资源方面,莞成有有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门诊部、东莞莞成人民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广东医学院等。
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46.4亿元,同比下降1.6%,排名东莞32镇街第17位,比2021年下降一位。从经济结构上看,二、三产业比例为23.8:76.2,莞城街道工业并不发达,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34.7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但何时不大;先进制造业集中,建成莞城科技园和东部工业园莞城园区,拥有日立安斯泰莫、恩斯克转向器、万宝至马达、福寿汽车零部件、那智建信等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参与东部工业园开发,为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莞城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阿里达摩院工业视觉AI赋能中心等制造业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企业创新动能,推进智慧小镇创意产业园加快完善孵化功能,新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
作为主城区,莞城服务业发达。首先,莞城最强的当属最强,是东莞金融业的支柱之一,2022年本外币存款余额1755亿元,增长8.31%,本外币贷款余额1040亿元,增长13.25%,存贷款总量全市排名第4。到2023年5 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1845.24 亿元,同比增长 11.2%;本外币贷款余额1110.62亿元,同比增长4.5%。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被认定为广东首个“文化创意产业”专业镇,建成联丰创意产业园、鳒鱼洲文化创意产业园、运河创意公社和工农8号等园区,以广东智慧广电数字产业园建设和推动鳒鱼洲文创园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契机,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目前莞城依托莞城粮仓及周边片区,积极引进国内外设计师资源,致力打造工业设计小镇,助力东莞制造业发展。
第三,在消费和旅游方面。莞城是东莞中心城区,具有1300年历史,积累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如著名的广东清代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他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占地面积2204平方米,可园特点是面积小、设计精,内有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圃、书斋等,布局灵巧、构图清新、园景幽致,建筑高低错落互相呼应,外墙为水磨青砖,园内最高建筑邀山阁为四层,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又如迎恩城楼(又称西城楼),可以溯源到唐朝至德二年(757年),东莞建城之始。当时为了区分城内外,用砖筑起西城楼,修修补补直到明代,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南海卫指挥常懿将原来砖砌的城墙拆去,采用红砂岩砌筑,并正式命为“城门”,同时还修建了东门和阳门、南门崇德门、北门镇海门,修建了长达1229丈的城墙连接四门和道家山和钵孟山,环护东莞城,坚固高大,雄伟壮观,可惜现在城墙和其它三门均不复存了,只剩下迎恩城楼供人凭吊东莞历史上的辉煌。
2022年受疫情影响,莞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7.76亿,同比下降3.0%。2023年1-5月,莞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4.70亿,同比增长8.3%。莞城在消费方面很努力,2022年围绕餐饮、零售、商圈等重点领域举办58场“乐购莞城”促消费专项活动,推动消费市场重拾烟火气。
综上所述,莞城的经济重点放在创意产业和旅游两个产业发展上,利用文化创意上的现有地位和中心城区的优势,加大资源聚积,成为东莞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标志和名片。同时加大历史资源转化旅游资源力度,推动旅游业发展,以旅游带动消费。形成两个拳头,双拳出击,突破莞城经济增长瓶颈。
祝莞城经济越来越好,莞城人生活越来越幸福。
关注@蚕丝观下,探讨城市经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以上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