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龙华2700多家国高企业迎利好:“知识”可以这样变成钱

初创型企业资金缺乏,又没有像样的“家当”作抵押去向银行贷款,怎么办?用“知识”贷款,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日在龙华区兴起。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1到11月,龙...

初创型企业资金缺乏,又没有像样的“家当”作抵押去向银行贷款,怎么办?

用“知识”贷款,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日在龙华区兴起。

一组数据显示,2020年1到11月,龙华区三种专利申请量为33006件、同比增长28.42%,其中发明专利为5581件,实用新型专利为18380件,外观专利为9045件三种专利授权量为24655件、同比增长38.12%,其中发明专利为989件,实用新型专利为14807件,外观专利为8859件,有效发明专利为6884件。

手持专利,立足科技创新,发展本应“一路高歌”。但不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却在融资方面碰了钉子:因为没有重资产,便无法走传统渠道向银行贷款。

“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以创新为特点、人才为支撑、知识产权为核心,缺乏重资产、短期财务指标不优的科技型企业来说,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区工信局金融发展科负责人说。

“知产”要如何变“资产”?而今,企业将知识产权这类“轻资产”作为质押物,也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知识产权融资为龙华区2700多家国高企业打开了“另一扇门”。

龙华2700多家国高企业迎利好:“知识”可以这样变成钱

多路径

四大融资渠道“全面开花”

“知识产权融资”这一概念在深圳来说,早已不是新词。近几年涌现的不少知识产权融资案例,即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均可以作为新型轻资产融资模式的范本。

但就全面铺开而言,深圳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知识产权究竟要怎么融资?又有哪些融资渠道?许多企业仍处于“只闻其名、未见其身”的阶段。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帮助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融资,龙华区致力打通四种融资渠道,并推动知识产权融资向“全链条”深入。“目前主要有证券化、保险、担保、贷款等四种渠道,龙华区的企业可以任选一种来进行申请。”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尤其是知识产权证券化。日前,“龙华区-万和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1-5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交所”)设立。龙华区联合万和证券、深圳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高新投”),成功向深交所申请了储架规模为10亿元的额度,加速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落地。

三方合作,强强联手。通俗来讲,证券化就是把未来有可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龙华区的企业具有丰富多样的知识产权资源,高新投承担着担保方以及原始权益人的角色,而万和证券则是承销的功能。

龙华2700多家国高企业迎利好:“知识”可以这样变成钱

那么,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要如何申请?

以公司Y为例。以往,公司Y要获得贷款,就要找担保公司为其担保,将知识产权质押给担保公司,间接向银行贷款。这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

同样,公司Y还可以选择以“保险”的方式,购买国任等保险公司的相关保险,为其增信。有了这一层保障,银行也更容易为企业融资贷款。

而通过证券化手段,公司Y可以将自家的一项或多项专利,抵押给高新投下属小额贷款公司,以此获得贷款。随后,小额贷款公司便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债权及附属担保权益为基础资产,拿到深交所“打包”,以债券的形式卖给投资人。

通过探索多路径、全链条的渠道,龙华区知识产权融资的创新发展和实践有了“助推剂”,企业从而获得融资款项,“知产”变“资产”。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为完善知识产权证券化配套扶持政策,龙华区的相关补贴政策将于近期落地,或将通过补贴融资利息,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一站式

推动知识产权融资线上化交易

从不受银行“待见”,到政策红利“加持”,初创型、科技型企业融资迎来了春天。

“通过前期与一些国高企业的接触,我们已经初步筛选、确立了一二十家目标企业,待相关政策落地,我们便开始推动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融资的申请工作。”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龙华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打造“四区两平台”,其中“两平台”中的区域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为今后龙华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有力支撑。

4月23日,支持龙华区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线上平台正式上线,将满足供给方(高校及科研院所)、需求方(科技型企业)、中介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资金提供方(金融机构)等的需求,推动知识产权相关金融产品线上化。

通过此平台,企业可自主填报融资需求、选择融资方式,系统将根据需求特征自动化匹配资金方,以此减少了人工地推的麻烦,提升了效率。

常规而言,企业向银行贷款,需要在线下寻找第三方如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为其增信,这大大增加了申请的时间和难度。有了线上平台,企业就可以直接搜索、了解、匹配。

“目前的平台2.0版本只能进行到企业提交融资申请这一步,需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来完成融资全流程,未来平台将不断完善功能,向全线上化迈进。”该负责人说。

龙华2700多家国高企业迎利好:“知识”可以这样变成钱

后来者

产融示范区助力融资创新落地落细

“交易撮合,风险规避,价值增进。”龙华区此举,实为紧跟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今年印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中提出,“支持深圳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企业融资增信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制度,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强调了知识产权金融对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实,在南山、福田、罗湖等区域,早前已重点在一种或多种融资渠道方面布局。

龙华后发之势在哪?

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之一,龙华区拥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创新成果转化能力。24个省市创新创业团队,超300位高层次创业人才;国高企业总数超过2730家,稳居全市第三;还有185家国家、省、市、区创新载体。

在此基础上,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与龙华区的市区联动,翻开了深圳“产融结合示范区”的新篇章。龙华是第一个与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签署战略协议的区。这是深圳对龙华金融业发展的重视和期许。

同时,龙华区工信局通过调研走访重点企业、开展民企发债政策宣讲,以及联合高新投到宝能科技园、锦绣科学园及银星科技园等重点园区开展“千亿发债行动”园区宣讲会,推动企业通过参与知识产权ABS、发债等方式融资。

融资创新,将激活科创一池春水。

一业内人士指出,从金融开放的创新来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推动是大势所趋,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龙华区的科技型企业居多,融资需求较大,单从去年的数据可知,龙华区的专利创造水平绩效考核成绩全市排名第五。其次,‘数字龙华、都市核心’的定位,也为知识产权融资的发展提供了良性‘土壤’。”

【记者】黄思华 吴永奎

【作者】 黄思华;吴永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以上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本文链接:https://dk.yizhandaikuan.com/post/2132.html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