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深圳人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3年第二季度货币信贷运行、金融支持深圳高质量发展、跨境金融改革创新进展、落实“金融支持前海30条”新进展、深圳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等情况。
深圳金融业为上半年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平稳增长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信贷总量平稳增长,截至6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9万亿元,达90883.35亿元,同比增长8.6%。企(事)业单位贷款是上半年贷款增量的主体。上半年,深圳企事业单位本外币贷款余额57082.57亿元,同比增长12.6%;余额较年初增加5160.16亿元,同比多增1033.26亿元,占全部信贷增量的89.2%。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6月末,深圳市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6.4%和46.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上半年,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67个基点。
2023年以来,深圳人行持续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实现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截至6月末,深圳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4%;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同比增长17.8%;6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46个基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聚焦“制造业当家”,深圳人行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截至6月末,深圳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6.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2.9%。汽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7.2%,比上年同期高41.2%。
深圳人行表示,“金融支持前海30条”已落地项目成效显著。截至二季度末,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试点银行扩大至29家,服务企业625家,完成境内外汇运费支付金额合计3163万美元。相较于一季度末,支付金额增加六倍。接下来,深圳人行将大力推动“金融支持前海30条”新项目——“前海港企贷”落地。通过“前海港企贷”,前海港资小微企业可在不超过500万人民币额度内借用外债。这一全国首创的方式,将开辟小微企业跨境融资新渠道。目前,“前海港企贷”即将完成规范性文件发文程序,7月可正式开展。
在数字人民币领域,深圳人行逐步推进深圳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在日常消费、生活缴费、交通出行、教育医疗、文体旅游、政务服务等六大领域全覆盖。截至6月末,深圳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超3594万个,较年初增长760万个。
南方+记者 童话 戴晓晓
【作者】 童话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以上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