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当下房地产的几点看法(二)

二、合理的房贷比究竟是多少?租还是买?近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我们现在租售比基本是1:700,显然这个比例在全世界来讲,租房...

对当下房地产的几点看法(二)


二、合理的房贷比究竟是多少?租还是买?


近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我们现在租售比基本是1:700,显然这个比例在全世界来讲,租房都是合算的,这个时候再买房肯定不合适了。


对于租售比的合理区间,我们通常举国际通行比例,大约是300以下较为合理,超过500则买房不如租房。这个比例有一定参考意义,国内10年前的房价与租金比例大概能与之应证。但经过又一个10年发展,原有的租售比合理区间确有上抬的客观必要。


这个比例有三点不足,第一中国是个新兴市场国家,房地产市场发展较快,由于居住条件改善、房屋品质提升、配套完善成熟,房价呈小幅快跑、房价涨幅快于租金涨幅是正常现象;第二该比例只是静态考虑与看待市场,如果国内租金像德国那样,长期稳定不涨,房东肆意涨租还可能违法,那的确这个比例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但就国内市场,特别是拿一线城市来看,在出租房源紧张、收入更高的人可以承担更贵的房租的情况下,势必产生挤出效应,房东提高房租也是对高房价的一种防御。如果预计未来房租大幅上升几率极高,则租不如买,至少买房可以锁定未来租金支出的机会成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打算在一个城市常住,就应该着重考虑买房而不是租房,“恒产者始有恒心”,而且住自己的产权房给予人的安全感、踏实感、满足感无与伦比,无可替代。


对当下房地产的几点看法(二)


另一方面,当前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房价已非常之高,租售比700以上比比皆是,局部地区甚至在1000以上,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应当鼓励买房,特别是在预期未来房价稳定,大涨概率不高的情况下,是否还应当买房,这是一个问题。当前一线城市房租也已高企,到了年轻人需要合租才能分担,甚至因负担不起高昂房租不得不返乡的程度。如果房租在当前水平上继续大幅上涨,对于城市发展力、新市民融入及打造安居乐业新生活的环境,都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一线城市及杭州、厦门、成都等新一线、强二线城市


对此,我们的总体看法是,如果打算在一个城市生活并长期居住,结婚成家立业,买房是不二之选,当然前提是量力而行,不追求过大过奢的房子,而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大部分需求为主的置业,同时也要为未来家庭生活升级留一定余量,简单说就是一线城市考虑两居,二线城市考虑三居为主;如果是换房需求,最好是“卖旧换新”,还贷压力小一些,像10多年前,新购一套房,老房出租收益作为新购房还贷补充,已不太合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这三大城市不合适也不合理。


之所以相比之下,我们更建议购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租赁同权”在真正落实方面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打个比方,孩子入学,肯定自购房优于租房,而且对于学校紧俏的热点地区,租房入学还需要提供社保等多种手续,在外区有房本区租房的,教育部门一般要求回房产地入学,购房学区派位租房全区派位,租房并不保险。真正解决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孩子入学问题、交通出行问题,还需要政府出台倾斜政策,予以支持,单靠一个“租售同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对当下房地产的几点看法(二)


短期看,的确面临即时买入与租房过渡、择机出手的抉择问题。过去20年,北京房地产市场出现过几次大的调整,2002年北京出台“两个一千万平米住房”政策以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2011年下半年“国八条”以后、2015年以后、2020年疫情以后,北京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明显下降,最大降幅约在15-20%,调整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事后证明,每一次下调都是为更好的消化与调整,都是极佳的买入时机,而且与房东、开发商有议价或优惠的空间,地段、户型上能有更多选择,资金准备期也较为宽裕,但大多数人在市场清淡时是持观望态度,很多人还指望房价能跌得更深,这种可能性实际是没有的。为何?因为当房价往下走时,每个百分点都会有不同能力的人承接,每5个百分点会出现一个大的承接主体,所以北京大约最多跌20%,则跌无可跌,反而是更加确认了底部。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讲,没必要一定要苛求抄底,当底部确认,成交量往上走,价格止跌,并且有5%-10%的上升空间时,可能是最好的买入时机。就目前北京市场的热度,基本判断是已度过下行周期,正处于平稳上行的阶段。该不该下手,对于确有即时之需的人来说,就不言自明了。


过去房地产,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产是非常优质的投资品,但在目前价位上,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产更适合以自住为前提的需求,而且真正的自住需求也能够有效抗衡风险。当前形势下,多囤、多买甚至是借名、过度借贷购房并非明智之举。因为按照顶层设计,房产税势必出台,只是出台时间问题。按照房产税征收规则,多套房一定会被征收房产税,买的越多,征的越多。所以房产价格上涨的天花板是由房产税的边际成本制约,下限则是当地平均真实购买能力托底,一上一下,房产价格就得到了有效约束,大涨大跌的局面就不会出现。


对当下房地产的几点看法(二)


三、学区房走势判断。


国家自2021年就开始重点打击“学区房”炒作,通过多校划片、教师轮换、大学区制来破除人们的“学区房崇拜”。这一点,2021年,北京西城、东城做得最好,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前列。东城幼升小的多校划片完全随机,全无规律;西城2020年7月31日后新购房,实行多校划片,热门学区甚至只能学区外安置,德胜、月坛片区2021年幼升小家长对此深有体会,刻骨铭心。但是每个人的幼升小、小升初只有一次机会,时光不可能倒溯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新政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影响,就是德胜、月坛片区老破小、大户型价格深跌。这种趋势与一致看空的情绪一直到2021年11月才有所缓解。从去年年底开始,德胜、月坛片区的价格又开始上涨,较去年7月底部已有一定攀升,成交量也明显放大,究其原因,还是部分人群对今年入学形势表现一定程度乐观,对731以后德胜房产德胜学区派位有一定预期,之后几年入学的,也是基于2025年以后北京适龄入学儿童减少,有更大可能学区内派位,而提前布局。


其实,西城更大的价值不是“学区房”,而是“学位房”。西城的初中、高中普遍较好,尤其是高中。只有拥有西城学籍或户籍,才有条件在西城升学。西城北部学区过热,房价非能企及,建议适度关注南片的广外、广牛、陶白学区。南片除了实验、八中“撒胡椒面”外,四中广外、师大附、15、14等属地校教学质量还是非常不错。在西城,幼升小是为了小升初,小升初只要不犯低级失误,不盲目自大,不与世界隔绝想当然,还是有较大概率能够进入优质初中。高中阶段,西城“四大金刚”、“七朵金花”,包括第二梯队的若干学校,都是好学校,都能进入全北京前50位,上哪个学校都不会太差。


我们认为,今年北京幼升小、小升初是否各区都能坚决贯彻政策节点前购房老政策、节点后统一实行多校划片的教育政策,关系到抑制学区房投资与投机,实现教育公平,保护大多数人利益,保持政策定力的关键。在执行中,是否因为少数人的阻挠,而导致政策执行走样。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政府推出的教育公平化举措。如果按房入学,就会演变为谁有钱谁买房、谁就有上好学校的权利。教育平等,谁都有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这种机会是人人均等而不是按资说话、以房定论,按此推理,是不是更应该谁的房大、谁的房贵,谁就更应该优先?摇号决定命运,一摇定乾坤,摇上的幸运,被摇下的人也无话可说,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心声。


对当下房地产的几点看法(二)


四、购房提倡量力而行。


监管部门关于个人购房,有两个百分比,单套按揭不超过收入的35%,所有房贷之和不超过收入的50%。这个比例其实是要提醒购房者,不可负担太重。监管这个导向是非常符合规律的,房贷压力过大,轻则丧失生活乐趣,不敢轻易跳槽,创造力日渐衰微,重则被房贷压垮。尽管过去20年实践表明,砸锅卖铁、超负荷借贷也应该买房,但同样是过去20年,房地产依然有高潮与低谷,时机选择不对,也不见得任何时候闭着眼买都是对的。


在当前北京、上海、深圳这种市场环境下,非远郊区的100平米房产动辄七八百万,甚至上千万。以房款总价800万元计,首付30%自筹到位,首付30%,贷款560万元,还贷30年,等额本息,5年期基础利率不上浮,每月还款2.9万元,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如果家庭负债过高,月供超过收入70%,则意味着这个家庭总是在还贷、一直在还贷,毫无幸福可言,而且家庭经营风险极高,不能承受失业、大病,稍有风吹草动,家庭就有倾覆之险。


对当下房地产的几点看法(二)


所以,我们一方面鼓励在适当时机合理购房、果断买房、坚决买房,是基于“家”带给人的安全感,经济角度上,购房能抵销租房支出的机会成本,获得可转让、可继承的产权,在婚姻关系上增斤添两,为孩子积蓄资产,同时住房公积金亦为还贷来源,整体上实则减轻了还贷压力,这个帐是算得过来的;但另一方面,当前的市场价格已非十年前可比,购房已经成为沉重负担,买房本应是增添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受,而不应成为负担。所以牢牢控制收入房贷比,不做不切实际的春秋大梦,不承受超越能力的负债,在留足病疾的大额风险准备金情况下,才考虑购房。男女朋友、夫妻房产共名、共同负担房贷,贷款期限尽可能拉长,压缩奢侈型、非必要消费,严控旅游费用,有一点钱就提前还一分,争取提前结清贷款,这才是一个购房者该有的姿态。


我们还有一个观点,别指望从房地产上挣钱,把购房与还贷看做是强制储蓄就可以了。我们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如果不买房,我们的钱更多可能是炒股票赔了、被亲戚朋友借走不还,如果只是在银行账户趴着还是好的,顶多就是跑不过CPI,而买房可以让我们的钱不会乱花,即便不考虑房产升值的因素,也可以固定与保护我们的财富。自己的房产,别人偷不走也抢不走。拥有一套或几套自有房产,对女性,尤其是未婚女性的作用尤为重要,有了自有房产打底,心态就会从容许多。


对当下房地产的几点看法(二)


五、对未来政策的几点猜想。


1、如果部分城市在当前政策下,市场仍没有大的起色,是否有可能从“改善型需求”上发力,在首套及二套房认定标准、首付比例与贷款利率、房产交易环节的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下,因城施策,促进居民合理住房需求的积极释放。


2、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购房与贷款,是否存在进一步的差异化的政策支持的可能,放在当前鼓励生育的大背景下,这一点尤其值得期待。如果未来的政策导向不仅是多孩家庭公租房优先供给,而是在产权房政策方面有一些实质性的重大举措,比如多孩家庭改善型再购房可视为首套、首付比例可适度降低、利率适度下调、房贷利息定向贴补、购房交易税费适度减免、个人所得税中房贷支出按现有标准适度加计扣除,上述措施纵然不能完全实现,或是政策调整的幅度与比例不及期望,但只要有几项政策“组合拳”能够落地实施,就能够更加充分释放政策善意,体现政策鼓励支持导向,生育友好型、全民和谐性社会即呼之欲出了。







作者:赵鹰

2022年3月8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以上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本文链接:https://dk.yizhandaikuan.com/post/4189.html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